拖欠23万砂石款不还 “老赖”钻鸡窝里躲债
」S說,面對重大疾病來勢洶洶,這些「家人」也會陷入緊急狀況,希望社會制度著眼於更大範圍的福祉,設計出通融的方式,提供正常、有保障的治療程序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朱姓計程車駕駛說,警方不能光憑民眾的一張照片就認定一定是駕駛違規,他大吐苦水,他曾向監理單位申訴,不但要先繳300元申訴費,得到的答案卻是已繳罰款,代表認錯。
另在持續改善道路環境,減少人車交織情形部分,交通部7月5日函頒「行人專用時相與行人早開時相設置原則」,請各縣市政府依道路交通狀況,評估設置行人專用時相(車輛禁止通行)或行人早開時相(小綠人提早亮起)。交通部回應,會同地方政府改善職業駕駛臨停空間,檢討檢舉相關法令劉鴻樟接受聯訪說,交通新制已影響職業駕駛生計,讓交通環境變成「行車地獄」,聯盟就是要為全國汽車駕駛的權益發聲,希望交通部重新檢討在不違反交通安全下的臨時停車及檢舉。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12年10月31日 職業駕駛抗議違規檢舉 交通部允改善臨停空間 (中央社)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31日到交通部抗議,不滿6月底上路的交通違規檢舉及記點新制,影響職業駕駛生計。政府為洗刷「行人地獄」污名,6月30日起,實施多項交通新制,包括車輛不讓行人加重開罰新台幣6000元。
職業駕駛繞行交通部 抗議違規檢舉新制影響生計 (中央社)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31日到交通部抗議,不滿6月底上路的交通違規檢舉及記點新制,因配套不足,影響職業駕駛生計,有計程車駕駛1個月就收到6張罰單、違規被記7點,快要被吊扣駕照。而罰錢就算了,駕照一旦被吊扣,要如何生活。江巍是通過會員電子報得知綠色和平志工的招募資訊,當時他認為即使是退休生活,也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,於是開啟了他的志工生涯。
她只要想到,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,都會因為人類的行為,而無聲地死去。在這三年裡,江巍漸漸接觸到從前65年他不曾知曉的海洋真相。他也很感謝綠色和平不僅讓他了解環境問題,也告訴他身為一個平民百姓可以怎麼做。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無肉市集推廣綠色和平的「全體素立」活動時,有一位民眾直接請若樺提供衛生紙,若樺隨即愣住,當下並不知道該怎麼回應。
為此她無奈說道:「都說自己愛海,但海洋需要你們的時候,你們在哪裡呢?」 道庭在蘭嶼的期間,從一個怕水、在海裡活動一定要穿著救生衣的人,到現在已經可以自由浮潛了,也曾親眼目睹魚被漁網困住、動彈不得的景象。2020年8月7日,綠色和平於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為期10天的「魚取漁囚」特展體驗,將遠洋漁業背後的勞工辛酸,以命案現場的呈現方式,引導民眾了解漁工被剝削的真相。
若樺在實踐零廢棄時遇到最大的難題是溝通,她需要不停地跟店家、朋友和家人溝通自己的訴求,同時也要經常提醒自己記得攜帶手帕和環保餐具。張道庭用行動保護海洋 「我至今忘不了當時看到魚被漁網困住的畫面,牠沒辦法說話,沒辦法自救,只能這樣慢慢死掉。江巍在特展中負責導覽和介紹特展內容,自己也從中了解到遠洋漁業存在剝削漁工的問題。」 到蘭嶼工作之前,道庭對環境議題的了解並不多,甚至有點怕水。
「我知道你們很在乎少子化,但是如果你們沒有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,我根本不敢生小孩。江巍表示:「我們只是不了解,所以覺得跟自己沒關係。江巍——花甲以上,古稀未滿,環境行動從不嫌晚 「我那個年代不清楚海底是什麼樣子,只看到海上的風平浪靜,現在才曉得海底都是垃圾。在道庭看來,人們之所以喜歡去海邊,是因為大海可以療癒人心。
Photo Credit: Ashley Lee 若樺在生活中實踐零廢棄後,個人半年製造的垃圾量,僅僅裝滿兩個糖果罐。透過綠色和平的志工訓練,認識了守護海洋、源頭減塑等議題後,江巍才意識到海底垃圾的規模已經超乎他的想像,海洋魚類也因過度捕撈而來不及長大,體長逐年縮小。
她回憶道:「我覺得我在跟社會的規則抵抗,我花了很多很多的力氣,去拒絕接近一次性用品。如今,升上大學的若樺希望在大學生活中也能找到維持生活與環保的平衡,用行動回應當初那個積極熱血的自己。
」 這是來自一個當代青年發自內心的疑問。後來,道庭到台北工作,積極參與綠色和平推動「海保法」的志工行動。Photo Credit: Tina Chang 在2023年的綠色和平會員大會上,道庭用行動支持《海洋保育法》。」 現年68歲,已是退休人士的江巍,投入綠色和平志工已有三個年頭江巍表示:「我們只是不了解,所以覺得跟自己沒關係。透過綠色和平的志工訓練,認識了守護海洋、源頭減塑等議題後,江巍才意識到海底垃圾的規模已經超乎他的想像,海洋魚類也因過度捕撈而來不及長大,體長逐年縮小。
」 現年68歲,已是退休人士的江巍,投入綠色和平志工已有三個年頭。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海洋議題沒有危機感,因為餐桌上還看得到魚,可是他們卻沒辦法到海裡看到那些垃圾,看到那些面臨物種危機的海洋生物。
」這是身後的志工傳來既堅定又溫和的聲音。他也很感謝綠色和平不僅讓他了解環境問題,也告訴他身為一個平民百姓可以怎麼做。
若樺在實踐零廢棄時遇到最大的難題是溝通,她需要不停地跟店家、朋友和家人溝通自己的訴求,同時也要經常提醒自己記得攜帶手帕和環保餐具。三年前,江巍在全聯門口與綠色和平的環境教育與募款專員相遇。
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無肉市集推廣綠色和平的「全體素立」活動時,有一位民眾直接請若樺提供衛生紙,若樺隨即愣住,當下並不知道該怎麼回應。海洋不會說話,海洋生物也沒辦法發出求救聲,但我們可以選擇聽見海洋的哭聲,像道庭一樣,用行動守護海洋。活動結束後,江巍陸續投入各項志工活動,在退休生活中積極參與環境行動。如今,升上大學的若樺希望在大學生活中也能找到維持生活與環保的平衡,用行動回應當初那個積極熱血的自己。
江巍是通過會員電子報得知綠色和平志工的招募資訊,當時他認為即使是退休生活,也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,於是開啟了他的志工生涯。「大家有聽見嗎?如果你也擔憂,那我們為什麼不做一些行動呢?」這是若樺在氣候罷課演講時對大眾的呼籲。
在這三年裡,江巍漸漸接觸到從前65年他不曾知曉的海洋真相。文:Claudia Lim(綠色和平2023暑期實習生) 「我看不懂這個社會為什麼長這樣,明明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好的,卻不去做。
若樺才意識到,原來可以如此溫和又不失力量地傳達環境倡議。在加入綠色和平志工團隊的短短四個月中,道庭不僅突破了自我,成為更堅定、更有力量的人,還發現原來環境倡議,不僅僅是跟民眾對話而已,還要跟政府溝通。
Photo Credit: 綠色和平 工作之餘,道庭報名了潛水課程,她在海裡親眼看到大量垃圾。道庭表示自己在打電話給立委辦公室表達通過海保法的訴求時,學到很多溝通技巧,現在的她能更清楚地傳達自己的立場和想法。Photo Credit: Greenpeace / Chong Kok Yew 綠色和平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的「魚取漁囚」特展,以命案現場揭開漁工被剝削的真相。她回憶道:「我覺得我在跟社會的規則抵抗,我花了很多很多的力氣,去拒絕接近一次性用品。
除了生活常見的寶特瓶、食品容器、塑膠袋等,還看見因為疫情大量增加的快篩試劑和拋棄式口罩,甚至還有韓國男女團的週邊商品。」 當若樺覺得無力感壓得她喘不過氣時,她加入了綠色和平志工團隊。
」 到蘭嶼工作之前,道庭對環境議題的了解並不多,甚至有點怕水。江巍在特展中負責導覽和介紹特展內容,自己也從中了解到遠洋漁業存在剝削漁工的問題。
這些讓人痛心的結局,成為了道庭的動力,即使志工工作會遇到冷言冷語,她還是想要繼續保護海洋,為海洋發聲。張道庭用行動保護海洋 「我至今忘不了當時看到魚被漁網困住的畫面,牠沒辦法說話,沒辦法自救,只能這樣慢慢死掉。